菜 单

新闻动态

#无锡高架桥坍塌# 桥上瞧不见的危机如何避免? |远翼伙伴

2019-11-04
创业人物 | 源清慧虹创始人 王鹏军


投资人 | 远翼投资执行董事 查浩
采访主持 |  蝴蝶与独角兽创始人 范范
编辑 | 贾凯强
常言道安全无小事,尤其是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交通问题更是让人不得不关心起来。10月10日傍晚,江苏无锡高架桥发生侧翻事故,导致3死2伤的惨剧发生,无论是事故现场的触目惊心,还是我们对未来交通安全的担心,都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超载、桥梁施工、桥梁管理、桥梁使用周期预警等问题一个个被摆了出来。

无锡高架桥坍塌



在争议的中心地带,桥梁安全无疑备受瞩目。高架侧翻是否属于桥梁施工问题?桥梁是否有质量问题?车辆超载为何还能走上高架?这些都成为了热议话题。而也因为此次事件,桥梁管理水平跟不上基建速度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发生也成为了各大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般来讲,桥梁都有着一定的生命周期,从投入使用到拆除这段时间,会随其使用情况产生一系列不可控的变化,因此,想要保障桥梁安全,定期安检是必不可少的。在过去,桥梁监测往往采用人工监测的手段进行,但随着桥梁数量不断增加,桥体施工复杂度也在上升,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就产生了。而想要提升监测效率,智能化技术手段必不可少。

因此,针对此次事件和未来桥梁监测行业的发展趋势,蝴蝶与独角兽再次采访到了物联网监测云平台北京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源清慧虹”)CEO王鹏军,来听一下业内人士对此次事件的看法。

王鹏军  源清慧虹创始人CEO  


01

科学管理,高架桥悲剧并非不可避免

范范:无锡高架桥坍塌事件中,有消息称坍塌的主因是车辆超载,超载对桥梁的损害有多严重呢?

王鹏军:桥梁的设计都是严格按照几十年到百年的使用年限来进行设计的,而且据截至目前的调查来看,从照片上看本次发生事故的桥梁梁体掉落之后完整性依然非常好,所以梁体的施工质量是不存在问题的 。
回到超载来看,如果超载五十吨的话,这样的车辆每一次经过桥梁都会对桥梁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超限次数变多之后,桥梁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降低。如果超载过大,比如一百吨,就会出现非常极端的倾覆或者垮塌现象 。由此可见,此次倾覆的原因应该是偏载造成的倾覆力太大 ,导致桥梁倾斜倒塌 。桥梁在施工前都是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和规定来计算和设计倾覆力的相关细节的,所以此次事件最可能的原因是桥梁上面的车辆重量太大。当然此次事故也暴露出相关管理的问题比如保护意识和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 。

范范: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如果在无锡这种级别的市区高架桥全部进行智慧监测升级,现在有哪些手段,其成本如何?

王鹏军:现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所有的出入口布置一些固定称重的装置, 这种技术比较成熟,但问题是其采用了路面接触式的传感器,损坏频繁,所以成本和后期的维护费用比较高;据了解这样的一套装置设备 ,在一个路口截面上,单个成本大约在百万元以上 。 
另一种就是目前源清慧虹正在研究并实验的一套新的方案, 就是在高架桥上装一些小传感器,每座桥梁的传感器价格在2-3万元,通过小传感器来发现超载现象。尽管小传感器与固定称重装置相比 ,准确性会差一些 ,但是用来治理超载是完全可行的 ,因为管理超载不需要精准测量。
增加这些设备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当发现超载车辆出现时,传感器能够发送信号给交警,这样可以在出入口提前发现并拦停超载车辆,把桥梁损坏的风险降到最低。然后通过交通管理的手段进行处罚,对超载的车辆形成一种震慑 ,让他们不敢随随便便上桥 。



范范:利用传感器能否解决养护问题 ?监测产生的数据,会不会产出一些分析报告来反馈?

王鹏军:  我们会提供部分监测的数据服务,用来对桥体进行预警和长期的数据分析,提供养护建议和策略,比如桥的健康状态,是否需要加固维修和限制重车通行等。




另外,当发生特殊事件之后,比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需要第一时间了解桥梁是否安全和是否可以继续使用。之前业内的做法是派相关的专家团队检测相关的数据并评判,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影响抢险的效率。而采用微型传感器系统之后,我们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快速掌握结构物相关的状态,为抢险救灾提供宝贵时间。




02

更精准全面,智能化服务保护桥梁面面俱到

范范:  针对不同情况的桥梁,需要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吗 ?

王鹏军:  传感器会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我们针对不同的桥梁设计,有30多个种类传感器。很多桥梁是有共通之处的,如高层结构的桥塔,其核心数据在于塔顶的位移、倾斜以及震动的特征频率。另外,桥面本身跨中的位移和高度也是结构物本身最关键的参量,还有支座位置的相关位移以及支座反力等特征参数,这些参数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通用的。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每个跨度部署一到两个传感器,每个跨度距离在35米左右。部署的位置通常在与主结构够能够紧密接触的地方,比如在梁体的下部。
对于特殊桥梁,按照规模和结构类型来划分,有特殊结构和特大跨度结构。特殊结构包括拉索、悬索、拱桥等。目前我国使用数量最多的是城市中的高架桥,它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也是最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群体。桥梁风险最多的就是这种高架桥,无锡这个桥就是很典型的连续梁高架桥,这也是我们之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范范:  通过监测,我们能够对桥梁的使用寿命进行评估吗?在设计阶段我们能为桥梁提供哪些帮助呢?

王鹏军:  对于寿命的评估难度非常大。第一,我们必须非常清楚桥梁老化退化的机理。第二,我们必须清楚地掌握现在及未来载客的变化,这是桥梁使用寿命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可以准确把握这两个因素,可以得出桥梁的剩余使用寿命。
在设计阶段,我们主要服务于业主和桥梁管理者, 主要通过监控为整个行业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以无锡事件为例,桥梁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通过实践去检验这样的设计是否足够安全。当然这样的安全是有一定的成本的,用合理的成本代价保证合理的安全度是任何一个工程都要去折中的问题。到底做到多大的系数是安全的,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验证。
通过监测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比如高架桥的抗倾覆的问题,需要去收集支座反力数据的变化,当高架桥倾覆的时候,某些支架的反力会变成负数。通过采集某些支座反力的数据情况,就可以知道这个部分的设计安全系数,为其他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范范:  从监测到传输之间的时间显然非常宝贵,那么我们的无线监测系统精确度如何?如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呢?

王鹏军:  我们的无线监测系统的时间同步可达10微秒精度量级,也就是说我们所有测量数据的时钟的最大的时延抖动是控制在十微秒以内的。当我们用无线传感器做测量时,每一个测量点都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机,通过时间同步可以将每一个传感器的时钟锁定在一起,不同点位处测到的数据之间的相位关联性信息就没有丢失,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分析意义和价值就越大。 
此外, 我们还有一系列传感器的校准技术,让数据准确性更高。比如我们的在线校准技术,其核心技术在于算法 ,利用数据的空间冗余性,识别传感器的漂移,并在第一时间来进行补偿。硬件方面也做了很多优化,一般来讲硬件设备有几个部件非常容易发生损害,其中一个是供电的部件,比如电池供电的设备和电池寿命问题 。


为此,我们采取了许多的技术手段,通过硬件和通信协议的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设计把设备的平均功耗降到最低。低功耗自然会延长电池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此外,其他的部件和零件,我们都是采用提高防护等级来增加其寿命的。




03


B轮融资打开新起点,扩大市场提升智慧能力

范范: 不久前源清慧虹拿到远翼投资领投的6500万B轮融资,那么这笔融资将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

王鹏军:  主要是在人才方面。首先我们会提升人才队伍的持续研发能力,因为监测系统需要不断地升级迭代 ,对数据的分析算法也要不断地更新。其次,在行业拓展方面 ,除了交通、市政之外,我们还会在别的行业比如在风力发电机等方面做一些监测方案。这些行业具备特殊性,需要有行业背景的人才加入我们来设计更好的方案。最后,我们市场营销的团队还相对比较小,为了更好发展,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团队。所以拿到这笔融资之后,我们会在这三个点上来提升能力。




范范:拿到B轮投资之后往往意味着企业已经可以实现自我造血,您有怎样的规划呢?

王鹏军:  源清慧虹是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团队活力比较大,给每一个有能力的人提供的发挥空间也比较大。因此对未来的规划我们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内,我们还是立足于交通、市政、电力和铁路四个行业来提升自我能力。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内,我们将会在这四个行业里具有完整的综合性服务能力。同时,市场方面也会持续加大投入,建立整个公司的营销体系。


未来的规划与我们当前所具备的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我们的能力源于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以及云服务的设计 。短期内,我们主要提供四个行业的精细化管养技术手段。
未来,我们还会把一些通用的技术抽象出来,包括传感器设计、数据加工处理能力、数据分析的方法等,使我们具备能够向新行业快速落地并提供服务的能力。未来三到五年内能够为更多行业快速地提供多种多样的互联网云服务解决方案。

问道投资人

本期嘉宾:远翼投资执行董事 查浩


Q:为什么投资源清慧虹?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行业已经成为新的超级赛道,也诞生出了一批有愿景、有技术、能落地的优质企业,源清慧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高度认同王总及团队的专注力和拼搏精神。作为公司的股东,凭借深厚的产业资源,远翼将持续支持源清慧虹的发展,与公司团队一起推动基础设施智能监测行业发展。


远翼投资于19年9月领投源清慧虹B轮融资